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中式傳統建築的屋頂

劉敦禎《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式傳統建築屋頂單體型式
旅途中由比對介紹中式傳統建築書籍中的圖示開始認識。屋頂的形式與其等級有關,主要之屋頂形式,由高至低為:廡殿頂>歇山頂>攢尖頂>懸山頂>硬山頂>捲棚頂

廡殿頂主要用於殿堂式的建築,在宋朝稱為「廡殿」或「四阿頂」(四面斜坡),清朝稱為「廡殿」或「五脊頂」(一條主脊和四條垂脊)。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主館採用重檐廡殿的建築樣式,負責設計本館的建築師是梁思成的學生張錦秋女士,她在此5.6萬平方公尺面積的園區中設計了一組仿唐的建築群。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故宮的午門
北京故宮  太和殿
下次有機會到北京故宮,注意一下紫禁城中軸線上建築物的屋頂,還有廡殿頂式和歇山頂式、攢尖頂式宮殿的布局關係。
紫禁城中軸線
歇山頂,宋朝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朝改今稱,又名九脊頂,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再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
自大雁塔拍攝玄奘寺
歇山頂,攝自北京故宮內
前方建築是北京故宮之中和殿,四角攢尖頂
懸山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間建築。懸山頂建築兩側的山牆凹進屋頂,屋頂的檁伸出牆外,加博風板保護。由於此類建築的屋頂懸伸外挑於山牆之外,故名懸山頂或挑山頂。以下照片攝自西安城牆上。
懸山頂
硬山頂在等級最低,根據清朝規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而宮牆中兩廡殿房也多有硬山頂。硬山頂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兩側山牆把檁頭全部包封住,由於其屋檐不出山牆,故名硬山。以下照片攝自臥龍寺。
硬山頂
回到台北,自中正紀念堂中軸線往大門牌坊望去,您可以分別出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院的屋頂形式有什麼不同嗎?
再想想背後建築物的屋頂形式,這座建築的設計師彷彿隱藏了什麼話要說...。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中國傳統屋頂》、劉敦禎《中國古代建築史》

2 則留言:

  1. 謝謝您的留言,請多多指教。
    閩南式建築的屋頂也很有特色,等敝人走訪相關景點再與好朋友們分享^_^!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