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良渚玉璧

放在鉞王旁的是這件玉璧,也是從M12出土的重要器物,《良渚文化玉器》這本參考書籍上說明,認為這是代表墓主人生前掌握軍權、神權還有財務大權。
璧的孔稱為"好",玉的部分稱為"肉",一般把"好"部較大而"肉"部較小的器物稱作環。直徑在5cm以下的圓餅帶孔狀玉器稱為牌飾,其餘則稱為璧。通常出土的玉器由於幾千年被埋在地下,器表往往失去原有的半透明潤澤感,變成不透明的粉白色,稱作"受沁"或"蝕變"。一般而言,環和圓形牌飾玉質較勻稱,也比較容易受沁,璧的色彩斑斕,一般受沁程度較輕,較多保持著玉材的質感。出土數量多,反山23號墓就出土54件。
良渚文化玉璧製作工藝精者通體渾圓,平整明淨、邊廓規整。但就大部分玉璧來看,製作多不規整,常有厚薄不勻,周邊不圓,鑽孔錯縫未經修治。良渚玉璧乎光素無紋,可是這件玉璧下面雕有圖案。
總括來說,良渚玉璧的特徵是:數量多、個體大而雕琢水平稍遜。古良渚人在賦予璧的社會功能中,對玉材的品位、單位體積等自然屬性的注重程度多過於精心製作而表現出的精神層面。

反山23號墓穴,棺槨痕跡和隨葬器物分布情況


參考資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