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規範化的貨幣

B.C.221年,秦始皇削平六國,建立統一王朝,除了「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外,貨幣制度的統一,也是秦朝重要的經濟政策。秦始皇統一貨幣,實際上就是把秦國的貨幣擴大推廣至全國去的過程。根據《史記、平準書》記載:"及至秦,中一國之幣分為二等,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秦統一貨幣
黃金為上幣,單位統一為鎰(二十兩),屬於稱量貨幣,所謂上幣主要為社會統治階層使用,如賞賜、餽贈,以及一些適用於貴金屬大宗交易支付用。
《史記、平準書》又有記載:"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但秦代金幣究竟採取何種形式,造型如何,史書並無記載,但根據秦下幣半兩」推測,秦代上幣也可能採用楚國圓形金餅的形式。1963年在陝西興平念流寨徵集到早年從該村西門外秦廢丘故城土的一塊金餅。同年在陝西臨潼武家屯東南100米秦櫟陽故城遺址出土8塊金餅,這些實物資料揭開了秦代上幣的神秘面紗。餅背輪廓為不規則波紋邊,背部微凸,較光潔,均有中分線鑿痕,部分戳印或刻畫標示重量及干支編號文字。據化驗分析,其黃金成分達99%,由此可見秦代金屬工藝技術極高。漢代因襲秦代制度,但計量單位回歸周代規定,改"鎰"為"斤"。根據出土金幣來看,其製造與秦代相同,係將金液灌注於陶容器內底而鑄成圓餅型,俗稱"壇子金"。照片中的金餅是在西安市未央區潭家鄉東十里鋪村出土,屬西漢時期的製品,共219枚,每枚227.6-254.4g,是迄今出土金餅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批。
金餅
金餅
以下為西漢時代製造五銖銅錢的石範,連柄長41.5cm,寬13.5cm,厚0.8cm,重5.5Kg。錢模徑2.6cm,中間穿孔1.03cm。陽刻紋範母,"五銖"兩字書體清晰嚴整,刻工精細。
五銖錢石範
半兩、五銖錢
參考資料賀云翱 ,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金銀器鑑賞圖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