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螭吻(鴟尾)

攝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主脊的兩端有螭吻(或鴟吻、鴟尾),鴟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一種怪鳥,一頭三身。另有傳說指鴟是龍生九子之一,龍頭魚身,因為古代沒有發明避雷針,木構造建築又最怕火災,因此藉由裝置水中的吉祥獸,期能防止火災發生。另外此一構件在主脊和垂脊交接處,也有密合和加強防水的功能。
攝自西安博物院
攝自西安博物院

陶鴟吻   攝自遼寧省博物館
(遼代)   法庫柏家溝蕭袍魯墓出土 
石鴟吻
唐代  唐代洛陽宮城出土
=============
2013.08.27補充:昨日翻閱李乾朗老師的《巨匠神工.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帝王的國度》,讀到明、清代以前的宮廷建築屋脊多用鴟尾,其形狀即是尾巴的形狀,而明、清屋脊多用龍吻,其形狀即是龍口吞脊的形狀。
我們上面看到螭吻應為排水的構件,如在北京故宮欽安殿看到的螭首。至於明、清以前的建築,我們下面來看幾張相片。
在瀋陽市塔灣地區有一座遼代時期始建的佛塔--無垢淨光舍利塔,一般佛塔為寺院其中的建築之一,我想在興建中的這寺院即是配合無垢淨光舍利塔,仿遼代建築形式,這是寺院大門入口處,屬重檐歇山形式的屋頂,屋脊上方是李乾朗老師所歸類為鴟尾的形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佛光寺模型
接下來這兩張照片是我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拍攝到的。佛光寺和南禪寺是梁思成所率領營造學社成員在調查五台山區傳統建築所尋獲非常難得的從唐代始建的木構造建築物,屋脊上就是非常典型的鴟尾形狀,但是也發現了龍口吞脊的形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南禪寺大殿模型
佛光寺和南禪寺是我非常想拜訪的重要傳統建築,屆時再專文紀錄分享給各位朋友。

=====
2014.3走訪奈良後補充
奈良在古代稱作平城京,由於遣唐使將大唐的文化、建築、工藝技術...陸陸續續傳入,所以這裡保留了許多唐代風格的建築,如:唐招提寺的金堂
在平城京遺跡太極殿中看到展示的鴟尾,復建的太極殿可以看到當時的風貌。
這次在奈良的旅行真是收穫豐富,在博物館裡看到鴟尾的說明,上面連續圓圈的紋飾是唐代鴟尾很典型的裝飾。
太極殿上的鴟尾

出自 梁思成 《圖像中國建築史》
翻攝自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翻攝自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翻攝自山西博物院解說牌
2014.10 訪五台山南禪寺、佛光寺,但佛光寺被門前松所遮蔽,鴟首不易攝像。我們看一下南禪寺的鴟首,與在奈良所見到的鴟首形象較為接近。
南禪寺

南禪寺(唐代鴟尾)

南禪寺(唐代鴟尾)

2 則留言:

  1. 感謝分享。
    以下附有原始鴟尾形制考究:
    http://www.ilaca.net/series/series05au.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太朴兄提供寶貴參考資料。我瀏覽到有一些網友造訪南禪寺的照片,鴟尾並沒有向博物館模型上的有吻。另前日在Youtube看到唐招提寺維修的紀錄報導影片,古人建築的技術真是超出我們想像的厲害。

      刪除